小明同學是我在一個社群里面認識的一個朋友,跟統一綠茶這個公司沒什么關系。
他仍然還在象牙塔求學,是如假包換、新鮮出爐的年輕人。
小明通過其天生具有喜感的名字以及在群里的活躍表現,也讓我對他有所印象。
后來小明長期評論+打賞之下,一來二往也漸漸熟悉起來。
國慶節期間小明前來拜訪,自然也不會推辭。
身處在網絡時代的我們在線上打字速度飛快,段子行話齊飛,線下直接接觸時仍然不免會有些許拘束,也是正常。
畢竟在多少年前,網友見面也是件可以讓人無限遐想的事。
因為時間有限,便在請小明吃飯的過程之中充當了一回人生導師。
不當不要緊,一當老余總結出了三大定律。
營銷與銷售為何很多時候會讓許多人望而卻步,就是因為要與最復雜的人打交道。
即使現在已經有很成熟的行為研究作為參考,但這仍然還是需要相關從業人員有非常深厚的行業知識、應變能力等綜合素質。
在一個全面競爭且產品隨時可被替代的社會,營銷的背后要拼的東西很多,資源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節。
但大部分人都沒有一擲千金的豪氣和底底氣,包括老余深處營銷江湖多年也一樣。
更多是因為大多數人的現狀是家中沒礦,屋里沒糧,背后沒人,手里沒錢,但唯獨時間還比較充裕。
老余每天早餐都比較喜歡吃熱干面,但又不喜歡蔥蒜,這讓店老板在配料的時候小心翼翼。
堅持去一周之后,也就很容易被店老板記住,當然不是自己天生麗質,而是略有差異化(光頭)的長期光顧(時間)。
這與一些傳統的鋪貨送貨的銷售人員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碰到拿不下的店經常過去聊聊,混個臉熟,送點小贈品套個近乎沒什么壞處,時間長了會有松動與機會出現。
以小明同學為例,他需要社會閱歷豐富的人給予指點,但是他能夠提供的“好處”卻不多。
小明則是通過每一次在我更文之后,堅持留言評論或者打賞。
打賞無論多或少,次數多了,自然也會被我所記住。
到了某個時候,小明同學提出當面求教,就是再忙老余也要抽出時間來給予回應。
這是小明同學成功地通過湊累計時間的方式成功達到了目的,他以自己無意間的行為驗證了定律之一。
面對面見到作為還是在校大學生的小明同學,讓老余對曾經的校園生活有著不少的眷戀。
尤其是他在讀大學的過程中特意去軍營里體驗了2年士兵生活后,退伍返回學校繼續學習。
小明說起大學生活還是略顯無奈,主流都是“打游戲與泡妹子齊飛,逃課睡覺共天長地久”。
歸來后的一段時間非常不適應,看得出來小明很想改變但不知道如何去做。
感覺自己以前是在一條路上,筆直走就行了,現在處在一個廣場中心,去哪里都可以。
其實不光光是小明同學,即使畢業參加工作很多年的人都有過迷茫。
老余雖不是心靈導師,但是從營銷的角度來闡述還是比較有心得。
在面對一個全新的市場或新產品做推廣時(不考慮消費者接受程度),誰都不知道行或者不行。
其他人也都給不了特別好的建議時,最好的辦法就是做大家都認為是正確的事。
什么是正確的事?
線下銷售人員推廣沒有好點子時,就老實地做陳列、價格、日期、促銷這四個正確的事。
線上電商店鋪推廣就從基礎銷量、評價、活動促銷、淘客直通車、直播內容等正確的事開始操作。
我給小明的建議就是從鍛煉身體、堅持看書學習、堅持寫作輸出這三件正確的事。
看上去跟沒營養的雞湯沒什么區別,但是其實這些正確的事就跟練習武林絕學之前要練好幾年的基本功是同一個道理。
因為簡單,因為是大家都知道的正確的事,所以吃瓜群眾們也就不那么熱衷和追捧。
如果換成“一周速成,日入1萬,10天練成九陽神功的秘籍”就更加吸引眼球。
無論是營銷界還是大眾社會,急于求成,貪圖捷徑的大有人在。
而老余告誡小明的鍛煉身體,這是自己頸椎,腰椎,一身五花飆的深刻體驗;
堅持看書學習,這是自己沒有背景,只有背影還能脫穎而出,不輸給一般同齡人的經歷;
堅持寫作輸出,這是自己能夠吸引小明過來拜訪交流的結果。
這一切不是一蹴而就,來源就是一直在做大家認為正確的事的積累。
酒過三巡之后,小明說身邊有個同齡人與駕校合作,具體怎么合作的不清楚,但結果是賺了一套房。
時常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傳說,誰誰做新媒體換了一臺車,誰誰做微商換了2個老公的各種傳聞。
羨慕嗎?當然羨慕,但是老余對小明講的卻是能量守恒定律。
名詞解釋這里就不多說了,自己百度就行。
按老余的想法來解釋就是:你自己的讀過的書,走過的路,做過的事,經歷過的大是大非,最終都會在某個時候通過某種未曾想象的方式呈現出來。
老余以前上大學時回答問題,都會緊張地話都說不出來,更不敢想象說將來要走上講臺,走上舞臺給近千人進行演講。
老余喜歡寫點東西,在入行的前幾年搬磚時,其他同事覺得:“你會寫有什么用呀,干銷售是要會說會忽悠,這樣經銷商才會打款進貨。”
到后來公司需要選拔市場部負責人的時候,我與同事都有不錯的一線銷售經驗;
但是依靠著我比他會寫這一點便脫穎而出,也讓老余現在走上了營銷與互聯網電商的不歸路。
畢竟我在認真寫作的時候,同事不是在下載最新的島國老師的教育片,就是在打穿越火線,或者在撩妹子。
最終我和這位同事在職務的提升,職場的發展軌跡也“嚴格”遵守了能量守恒定律。
更直觀的表象就是,老余做營銷以來絞盡腦汁,年紀輕輕便已秀發全無,這也是能量守恒定律的最直觀的表現了。(捂臉.jpg)
誰都沒法擁有無限的資源,但是時間對于每個人而言都是24小時。
碰到無法搞定的人或事,也沒有那么多的資源,只能用時間來頂上,這個世界也沒有時間解決不了的人或事。
在職業發展或成長,甚至面對市場難題一籌莫展時,嘗試著做大家都認為是正確的事,比那些只知道但不做想走捷徑的人所獲得的提升一定會多得多。
畢竟在能量守恒的定律之下,最終在某個時間段會將從前你做的那么多正確的事的結果呈現出來。
不排除有些特例與意外,似乎這感覺又有點像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說法這么玄乎。
無論是營銷界還是社會中肯定沒有什么是絕對化的,但是老余一直堅信的是只要是大概率還在沿用或討論的仍然還有操作的可能性。
古有牛頓三大定律,今有老余與小明會面后酒杯碰撞出的三大營銷定律,也算是蹭個名人吧。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yy營銷”(ID:laoyuyingxiao),作者 yy老余。
此文由 網站目錄_網站網址收錄與提交入口 編輯,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