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薊(薊)jì(ㄐ一ˋ)
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紫色,可入藥,亦稱“大薊”。
拼音:jì
注音:ㄐ一ˋ
部首:艸部
五筆:AQGJ
倉頡:TNMN
鄭碼:ERKD
四角:44120
結構:上下
電碼:5636
區位:2827
筆順:一丨丨ノフ丨フ一丨一一丨丨
薊的詳解
〈名〉(1) (形聲。從艸,魝 jiè聲。本義:薊屬植物的泛稱)
(2) 同本義 [thistle]。多年生直立草本。有大薊和小薊兩種。莖和葉有刺和白色軟毛,初夏開紫紅色花。全草供藥用。嫩莖葉可食用或作飼料。如:羅平薊;貢山薊
(3) 古州名 [Ji prefecture]。唐開元十八年置。治所在漁陽(今天津市薊縣)
(4) 古縣名 [Ji county]
(5) 薊縣。秦置。治所在今北京城西南
(6) 縣名。在天津市北部,鄰接北京市和河北省。秦置無終縣,隋改漁陽縣,明入薊州,1913年改為薊縣
薊的組詞
薊門:即薊丘。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古薊門》:“京師古 薊 地,以薊草多得名……今都城 德勝門 外有 土城關 ,相傳是古 薊門 遺址,亦曰 薊邱 。”參見“ 薊丘 ”。
薊丘:亦作“ 薊邱 ”。古地名。在 北京 城西 德勝門 外西北隅。《史記·樂毅列傳》:“ 樂毅 報遺 燕惠王 書曰:‘ 薊丘 之植,植於 汶 篁。’” 張守節 正義:“ 幽州 薊 地西北隅,有 薊丘 。” 明 沉榜 《宛署雜記·古跡》:“ 薊丘 ,在縣西 德勝門 外五里西北隅,即古 薊門 也。舊有樓臺并廢,止存二土阜,旁多林木,翳鬱蒼翠,為京師八景之一,名曰‘ 薊門 煙樹’。”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古薊門》:“今都城 德勝門 外有 土城關 ,相傳是古 薊門 遺址,亦曰 薊邱 。”
此文由 網站目錄_網站網址收錄與提交入口 編輯,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