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段:
同是過路,同造過夢,本應是一對。
人在少年,夢中不覺,醒后要歸去。
三餐一宿,也共一雙,到底會是誰。
但凡未得到,但凡是過去,總是最登對。
一對少年男女(設想成男男或女女也可)同在異鄉,他們經歷了許多事情,共同編織過很多未來的夢,感情真摯而自然。忽然某一天,在懵懂不覺中天各一方,以后雙方各自在尋找自己的另一半,但放眼四周,卻找不到最能拔動自己心弦的那一個,然而日子還是因循而過。
該段末名最為出彩。“但凡未得到,但凡是過去,總是最登對”,這句語話直追龔自珍的“千古知音漢武帝,人難再得始為佳”,得不到的,總是最好的,如此而已,可又僅僅是如此嗎?
“登對”在粵語中是搬配的意思,本意來自古漢語。
第二段:
臺下你望,臺上我做,你想做的戲。
前事故人,忘憂的你,可曾記得起。
傷喜傷悲,老病生死,說不上傳奇。
恨臺上卿卿或臺下我我,不是我跟你。
那一天,我突然遇見了你,是你嗎?我正在做當年你最喜歡的事,堵物思人,舊人故事,你能想起嗎?或許我身邊有個他,你身邊也有個她,而我這時突然明白,最能讓我暢開心懷的不就是只有你嗎?我之所思是否是君之所思,真恨蒼天弄人,但我絕不甘心。
該段末句使得感情轉為熾熱。
俗塵渺渺,天意茫茫,將你共我分開。
斷腸字點點,風雨聲連連,似是故人來。
過渡段,點出題意。該段作者巧妙在運用疊字,創造了一個凄美的欲罷不能,欲語還休意境,突出了全詞的基調。
第三段:
何日再在,何地再聚,說今夜真暖。
無份有緣,回憶不斷,生命卻苦短。
一種相思,兩段苦戀,半生說沒完。
在年月深淵,望明月遠遠,想像你幽怨。
我們終于如愿以償了,但一解相思之苦后,天意還是不能對抗,只能期望將來能有一天重溫今日歡情。這一天能到來嗎?以后你就是我生命的全部,剎那光彩就是用余生來交換也不可惜。
該段末句極為精彩。表面上看寫的只是情人被迫分開的幽怨,但實際上人生誰不是經歷了某一階段之后,只能在歲月的深淵中沉淪,只有遠遠的明月能給自己帶來一絲慰藉。
第四段:
留下你或,留下我在,世間上終老。
離別以前,未知相對,當日那麼好。
執子之手,卻又分手,愛得有還無。
十年后雙雙,萬年后對對,祗恨看不到。
十年后雙雙,萬年后對對,祗恨看不到。
你離我而去,我的世界已不存在。沒經過生離死別,真想不到當初平淡的日子是那么美好。真想與你執手到老,但還是不得不分開,雙雙對對的日子待來生吧。
該段第三句看上去極為平淡,但就這平常的語句,短短的幾個字就寫盡了人生的不甘、無奈與纏結,“執子之手”是不甘,“卻又分手”是無奈,“愛得有還無”是纏結。
>>新浪愛問知識人問答推廣接單
此文由 網站目錄_網站網址收錄與提交入口 編輯,未經允許不得轉載!: